凤姐为何去美国?罗玉凤自述,网红出国真实原因
「中国人对不起我,我要去美国跟奥巴马竞选总统!」
「哪怕死在美国,也不回来了!」
「我九岁博览群书,二十岁达到顶峰,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总共六百年没有人超过我!」
「没有男孩子能在智商上超越我了!」
01
2010年11月的上海浦东机场,罗玉凤拖着一个破旧的行李箱,手里头紧紧攥着那张珍贵的美国旅游签证。
她眼中闪着一种近乎疯狂的光芒,那是绝望中诞生的希望,是被逼到绝境后的最后一搏。
登机口前,她回头瞧了一眼这座让她又爱又恨的城市。
两年前,她怀着改变命运的梦想从重庆来到这儿,如今却要带着满身伤痕离开。
「出国就没打算再回去。」她在微博上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手指头都在发抖呢。
飞机起飞的那一刻,罗玉凤闭上了眼睛。
她想起了那个遥远的重庆綦江县赶水镇,想起了那个叫洋渡村的小山村。
那里头有她痛苦的童年,有她破碎的梦想,也有她永远都不愿意再回去的理由。
02
1985年9月23日,罗玉凤出生在重庆綦江县赶水镇洋渡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头。
母亲王云在她七岁那年跟父亲离了婚,从那以后她就再也没见过父亲了。
单亲家庭的孩子在那个年代格外不容易,村里头人看她的眼神总是带着异样。
「我从小就在人们的白眼中长大。」多年以后,罗玉凤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
她母亲要独自拉扯三个孩子,生活的重担压得这个女人喘不过气来。
年幼的罗玉凤很早就懂事了,她知道自己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任性撒娇。
村里头的孩子经常嘲笑她没有父亲,说她是「野孩子」。
每当这个时候,罗玉凤就会躲到角落里偷偷哭泣。
她不敢告诉母亲,因为她知道母亲已经承受得太多了。
书本成了她唯一的慰藉。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她如饥似渴地读着能找到的每一本书。
《知音》《故事会》这些杂志,她都翻烂了。
「我九岁就博览群书。」这句后来被网友嘲笑的话,其实藏着一个孤独女孩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
她成绩挺好的,在班里总是前二三名。
老师和同学都说她聪明,这让她第一次感受到了被认可的快乐。
她开始相信,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03
初中毕业后,家里头没钱供她继续读高中。
罗玉凤只能选择綦江师范学校的「3+2」普师班,这意思就是三年中专加两年大专,毕业后可以当小学老师。
师范学校的生活虽然清苦,但罗玉凤过得挺充实的。
她依然保持着优异的成绩,也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2006年,她从重庆教育学院毕业,获得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专文凭。
命运好像终于要给她一个机会了,她被分配到奉节县黄泗小学任教。
走进教室的那一刻,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罗玉凤觉得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她暗暗发誓,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部传授给这些孩子,让他们不要像自己一样走那么多弯路。
可是呢,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山区小学的条件极其艰苦,教师的待遇也很微薄。
更让罗玉凤难受的是,她发现自己并不像想象中那样适合当老师。
她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和同事们的关系也不太融洽。
最致命的打击来自爱情。
大学期间,她交往了第一个男友,那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被爱的幸福。
可是交往两个月后,她发现男友有了新的交往对象。
「为什么每个人都要离开我?」深夜里,罗玉凤看着窗外的星空,心中满是绝望。
父亲离开了她,男友背叛了她,现在连工作都让她感到痛苦。
她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天生就不值得被爱?
04
2008年6月,因为事业与爱情的双重打击,罗玉凤辞去了教师工作,带着自己全部的积蓄——一万元钱,踏上了前往上海的火车。
「我觉得上海有更好的发展方向,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找个男朋友结婚。」她后来这样解释自己离开的原因。
但真实的原因比这复杂得多。她逃离的不仅仅是那个贫穷的小山村,更是逃离那些痛苦的回忆,那些让她窒息的束缚。
上海是她想象中的天堂,高楼林立,霓虹闪烁,这里的每个人都看起来那么光鲜亮丽,那么充满希望。
然而现实再次给了她重重的一击。
为了找工作,她投出了一万多份简历。她首选金融领域,其次是快消品、电子、服装、餐饮、房地产等各个行业。她投过总经理、总经理助理,也投过前台、人事、业务员。
所有的管理职位都拒绝了她,最终她只能在上海的一家家乐福超市找到一份收银员的工作,月收入不超过1500元。
每天面对着一张张陌生的脸,听着「欢迎光临」「请慢走」这些机械化的话语,罗玉凤感到深深的绝望。这就是她梦想中的生活吗?
夜深人静的时候,她经常问自己:「我这辈子就要这样平凡地过下去吗?」
05
2009年11月20日,一个普通的周五。
坐在出租屋狭小的桌子前,罗玉凤登录天涯论坛,发了一个改变她人生轨迹的帖子:《我想找个北大清华男结婚》。
她列出了七个征婚条件:北大清华硕士、经济学专业、有国际视野、身高1米76至1米83、无生育史、东部沿海户籍、年龄25至28岁。
这个帖子很快被网友发现,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一个身高1米46、大专文凭的家乐福收银员,竟然提出如此苛刻的择偶条件,这在网友看来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但罗玉凤不在乎。她制作了1300份征婚传单,在上海陆家嘴地铁站分发。她知道这样做会引来嘲笑,但她更害怕默默无闻地过完一生。
「宁可站着被骂,也不要跪着被忽视。」这是她内心真实的想法。
果然,媒体很快关注到了她。上海当地的报纸、电视台纷纷采访她,网络上的讨论更是铺天盖地。
有人骂她「不自量力」,有人说她「哗众取宠」,但也有人被她的勇敢所感动。更重要的是,她不再是那个无人问津的家乐福收银员了。
06
2010年1月27日,江苏卫视《人间》栏目「我要嫁白马王子」专题播出。
节目中,罗玉凤说出了那些后来被网友传颂多年的「经典语录」:
「没有男孩子能在智商上超越我了,只能在身高和相貌上来弥补。」
「我九岁博览群书,二十岁达到顶峰。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总共六百年没有人超过我。」
节目播出后,网络爆了。「凤姐」这个称号传遍了大江南北,罗玉凤一夜之间成为了全国知名的网络红人。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商业机会。脱口秀、选秀节目、广告代言,她的出场费从几千块一路飙升到几十万。
一Q73渭丁香胃药请她代言,酬劳30万;网游《勇士OL》邀请她和苍井空、芙蓉姐姐同台,酬劳20万;各大卫视的节目更是排队邀请她。
那段时间,罗玉凤觉得自己终于成功了。她有钱了,有名了,再也不用在家乐福当收银员了。
但成功的背后,是更深的孤独。
每天打开电脑,成千上万条恶毒的谩骂扑面而来。网友们把她当作发泄对象,什么难听的话都说得出来。她想过回击,想过解释,但很快发现那是徒劳的。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没有人真正关心她是谁,她想要什么。人们只是需要一个小丑来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和焦虑。
《999999999999999》
2011年7月,温州动车脱轨事故震惊全国。举国哀痛之时,罗玉凤却在微博上发表了一条让所有人愤怒的言论:
「他们临死前听过我的大名了,也算是死得其所。」
这条微博如同水滴进入滚烫的油锅,瞬间炸开。网友们的愤怒如潮水般涌来,就连一直支持她的少数粉丝也彻底失望了。
更致命的是,她还曾经恶意调侃汶川地震的遇难同胞:「中国人多,死些人没关系,就当是为优化人口做贡献了。」
这些言论彻底激怒了国人。一夜之间,她遭到了几乎全国所有主流媒体的封杀。再也没有节目敢请她,再也没有广告商找她代言。
她从万人瞩目的网红,瞬间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但就在这个时候,大洋彼岸传来了不同的声音。美国《人物》杂志网站发表文章《走近中国最受讨厌的现实派明星》,对罗玉凤做出了正面报道。
文章称赞她的「另类自信」,认为她是中国社会进步的象征。美国媒体把她包装成了一个在中国受到不公待遇的「受害者」。
这给了罗玉凤一个新的想法。既然在中国已经走投无路,为什么不去美国试试呢?
07
2010年11月10日,罗玉凤成功拿到了美国旅游签证。
那天晚上,她在微博上写下了那句后来被无数次引用的话:「出国就没打算再回去。」
很多人以为她是冲动之下的气话,但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个决定她已经思考了很久。
在美国,她不再是那个被万人唾弃的「凤姐」,而是一个来自中国的「异见人士」。美国媒体愿意听她讲述在中国「受迫害」的经历,愿意把她包装成民主自由的代言人。
更重要的是,这里有她梦寐以求的东西——政治庇护。
罗玉凤很快意识到,自己在中国的那些争议言论,在美国却可以成为申请政治庇护的有力证据。她可以说自己因为「追求民主自由」而在中国受到网络暴力和舆论迫害,不敢回国。
她找到了一个专门办理华人政治庇护案件的律师,开始准备相关材料。那些曾经让她在中国声名狼藉的言论,现在却成了她在美国获得合法身份的「护身符」。
申请过程并不顺利。她的案子最初在移民局面谈阶段被拒绝,转入了移民法庭。但最终,她还是成功获得了政治庇护身份。
拿到那张临时绿卡时,罗玉凤哭了。这不是高兴的眼泪,而是复杂情感的宣泄。她终于可以合法地留在美国了,但代价是永远无法回到自己的祖国。
08
获得政治庇护后,罗玉凤在纽约开始了新的生活。她住在唐人街附近的一间小公寓里,在韩国人开的美甲店打工。
每天的工作就是给客人修指甲,吸入大量有害粉尘,双手长期接触化学药品。这和她曾经梦想的「华尔街金融家」生活相去甚远。
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种族歧视——在美国的生活远比她想象的艰难。她曾经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韩裔美甲师是纽约美甲界的一等公民,而我们中国人地位最低。」
但她不后悔。至少在这里,她可以安静地生活,不用再面对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谩骂。她可以用化名工作,没人知道她曾经是那个轰动全国的「凤姐」。
2015年,她成为凤凰新闻客户端的签约主笔,开始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她写文章讲述自己在美国的生活,试图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
2017年初,她在个人公众号发表了《求祝福,求鼓励》一文,声称自己已经拿到美国绿卡,一时间引发巨大关注。高晓松等大V转发,赞赏金额超过20万。
但好景不长,很快有人爆料说这篇文章不是她本人所写,而是团队代笔。公众号随即被封,她再次陷入争议漩涡。
09
2022年6月,有媒体报道罗玉凤考上了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选修了微积分和分子生物学两门高难度学科。
这个消息让很多人感到意外。那个曾经被嘲笑「智商堪忧」的网红,竟然真的在美国考上了大学。
也许这才是罗玉凤真正想要的生活——安静地学习,努力地成长,不再被人围观和议论。
十多年过去了,当初那个在上海地铁站分发征婚传单的女孩已经人到中年。她的头发花白了,脸上有了皱纹,但眼中依然有着不服输的光芒。
回顾这一路走来的历程,很难说清楚谁对谁错。她用极端的方式获得了关注,也承担了相应的代价。她逃离了故乡,获得了自由,但也失去了回家的路。
在一次直播中,她说:「移民改变不了阶级,美国梦其实不好做。」她承认自己在美国「生活不如狗」,但仍然不愿意回国。
因为对她来说,自由比舒适更重要,尊严比安逸更珍贵。
10
2025年,罗玉凤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十五年。
她依然单身,依然孤独。当初那些苛刻的择偶条件早已不再提及,她只是希望能找到一个真正理解她的人。
但因为过往的争议太多,华人圈很少有人愿意和她交往。她曾经考虑找外国人,但文化隔阂又让她感到困扰。
「别再偷拍我了,我这辈子没指望了。」前不久,她在社交媒体上崩溃地请求道。四十岁的她,依然生活在被围观的阴霾中。
也许有人会说她是咎由自取,但如果细想她的人生轨迹,又让人感到一丝悲凉。
一个农村出身的女孩,因为渴望被爱、被认可,选择了一条极端的道路。她获得了关注,也失去了宁静;她实现了「美国梦」,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成名的代价往往比想象中更加沉重。那些曾经追逐流量、渴望出名的人,最终都要面对内心深处的孤独和空虚。
罗玉凤从来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她有着普通人的虚荣、自卑和渴望。但她也有着超乎常人的勇气和坚韧,敢于在全世界面前展现自己的脆弱和真实。
也许多年以后,当我们回顾这个时代的时候,会发现「凤姐」罗玉凤其实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时代的焦虑、浮躁和病态。
她的故事还在继续,但属于「凤姐」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在大洋彼岸的纽约,一个中年女人依然在努力地生活着,学习着,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她也许永远不会再回到故乡,但故乡的山山水水,永远都在她的梦里。
加杠杆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